挾帶著強大的經濟旋風橫掃各地,向全世界兜售著資本主義和
民主思想,美利堅合眾國用短短200年時間創造歷史,卻迅速超
過其它坐擁千年文化的古老大國,若曾親赴美國,可能會感受到屬
於這塊土地獨有的一種驕傲感,各色人種似調色盤般融合一起,共
同為這個國家創造了一個新時代。就像矗立在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上
,刻劃著這麼幾個字:「Give me your tired
, your poor,your huddled mass
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
.. I lift my lamp the golden 
door」(把你的疲累、貧窮和呼吸的渴望交給我,我在金色之
門邊高舉著火焰)。

  對幾百萬的海外移民來說,這是美利堅合眾國對他們送上的歡
迎詞,攤開雙臂著歡迎那些渴望發展、自由的靈魂共同來圓夢。然
而,根據最基本的經濟學概念,任何一個再強盛的國家都很難逃景
氣循環的命運。和人的情緒一樣,國家的身體也會偶爾犯點小毛病
。《經濟學人》掐指一算:現在輪到美國了。經過了房市10年來
的屹立不搖,美國成功地編織出最繁榮的經濟大夢。不過在資金浮
濫的環境下,自由市場觀念漸漸遭到投機資金扭曲,美國人價值觀
也逐漸偏離,倡導「先享受再消費」的樂趣,把自己的未來當成抵
押品,大肆地浪費生活中的一切。

  但在過去一年多來,這個曾經是全球最有自信的國度,現在頹
喪地一如鬥敗的公雞,不但經濟前景蒙塵,股市與房價雙雙大跌,
油價一飛衝天更讓物價不斷上漲,消費者荷包縮水,而運氣不太好
的總統布希也成為箭靶,政府民調屢創新低,10個美國人中就有
8個人認為國家正走向錯誤的軌道。不過總統民調好不好並不是重
點,而是這個曾經威風的全球經濟霸主,現在已經開始搖搖欲墜。
這樣的悲劇,其實源自於美國的資本主義。美國政府長期來一直不
斷告訴全世界,自由的開放市場和監管制度的鬆綁,將會有效地自
己解決問題。

  但是眾所皆知,現在美國房價比大蕭條(Depressio
n;1929-1939)時跌的還要慘,銀行業遭受信貸風暴重
創,美元一路下滑,經濟衰退和通貨膨漲雙雙緊掐著美國的命脈。
連美國啤酒Budweiser都改變國籍了。不僅是景氣低迷讓
美國人普遍感到痛苦,更多人覺得他們根本錯過了這個國家最強盛
的時代。在2002-2006年,若以實質計算一般收入,九成
民眾平均每年只小漲了1%,剩下1%屬上流社會的美國人,實質
收入則是以每年增加11%的速度成長。在布希總統任內,有3/
4的經濟利益全都流向上流階層的那1%,有些甚至變成1907
年羅斯福總統口中的「罪惡大富豪」(malefactors 
of great wealth)那一類的人。

  全球化的趨勢,似乎在美國並未徹底實行。比起其它已開發國
家,自由貿易的觀念在美國漸漸受到冷落,這個曾經靠著移民的雙
手打造的國家,現在卻又建起一道圍牆阻擋所有人進出。美國過去
耗費了大量的金錢與鮮血進行戰爭,卻又聲稱自己是一盞明燈,替
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所謂的黑暗世界帶來一絲民主的光芒,但是隨著
監獄虐囚醜聞不斷,以不法暴力對待民眾等事件頻傳,美國單方面
的說法也漸漸地沒有人相信了。於是,全球的權力分配開始出現了
微妙地變化,歐洲不再擔心美國的權勢,俄羅斯、海灣國家和亞洲
也質疑起美國的中心思想。

  而讓美國最感擔憂的莫過於近年來崛起的中國,經濟與軍事力
量日益茁壯,成為美國心頭上難以卸除的一塊大石。前兩個月書店
裡出現了一本叫做「後美國的世界」(The Post-Ame
rican World)的書,是由美國評論家Fareed 
Zakaria所著,提到了關於美國已經不再像冷戰後的那樣的
強盛,別的經濟大國已經加入戰場。在幾年前,美國政界人士看到
這本書可能只會冷笑,現在呢?美國正病懨懨地看著自己即將被超
越。

  回顧1950年,當時美國和俄國互相開始了太空競賽,在1
970年爆發尼克森總統的政治醜聞水門事件(Water ga
te)、越戰與石油危機。儘管每次眼前的路困難重重,美國到最
後還是重新振作起來,正因這個國家有良好的自我調適能力,一如
美國資本主義會自動讓企業汰舊換新。但是《經濟學人》指出:「
美國現在就像是個心情極差的人一樣,行為很容易變得極度危險。
如果美國人分不清楚自己該改變什麼,以及該接受什麼樣的事實,
最後受到傷害的將不只是聯盟友邦和貿易夥伴,還包括她自己。」
仔細觀察,美國要改善的地方實在很多。

  在充滿缺陷的監管制度下,誕生了今日的信貸風暴。而寬鬆的
貨幣政策讓美國人債台高築,更促成了現在崩潰的房市泡沫。美國
需要從歷史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樣在醫療保健、教育體制方面也
需要大刀闊斧地改革。美國的醫療保建制度,幾乎是全球最貴的國
家,但是卻仍然還是有數以萬計的人民被忽略,是現在美國面臨最
迫切、需要改革的問題。而在外交政策上,美國已經犯了太多的錯
誤,藉由發動戰爭以抑制恐怖分子的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CNN
電視台將伊拉克戰爭中的美國視為「民族解放者」(libera
tor),但是阿拉伯的半島電視台卻把美國當成「侵略者 (i
nvader)。

  不過在許多方面,美國已經展現出樂於改變的優點。美國頗受
爭議的Guantanamo Bay(關塔那摩灣)監獄,長年
來拘留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囚犯,並拒絕給予他們《日內瓦公約》中
提起的戰俘權利,甚至還有虐囚事件,其手法受到人權團體與媒體
的質疑,更嚴重地影響美國的聲譽。不過還好,布希政府在卸任前
將考慮關閉這個監獄,此一舉動也獲得多數高官同意。另一方面,
布希也漸漸拋棄過去的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
,暫時忘記過去曾說過的「邪惡軸心論」,與伊朗和北韓就核問題
展開對話,更首度願意讓底下的官員參與國際協商。


  《經濟學人》表示,美國開始糾正歷史的錯誤是一件好事,不
過要改變的事情仍然很多,最重要的是其態度的問題。美國與亞洲
之間的經濟差距正逐漸縮小中,但是美國不應該太過憂心。因為就
算擁有兩位數GDP成長的中國,仍然需要好幾十年才能趕得上美
國的發展程度,而快速地經濟所引起的內部緊張,讓中國未來的路
可能會走得相當顛簸。另外,儘管亞洲各國經濟持續崛起,但經濟
成長就像貿易一樣,並非零和遊戲(Zero-sum game
),也就是一方的收益必然意謂著另外一方的損失。因為中國和印
度發展的越快,就代表買的美國貨就越多,無形中支撐了美國的經
濟。

  因此,應該把新興國家的強大視為一種貢獻並表示歡迎,而不
是只一昧地擔心。只是很可惜地,許多美國人並沒有這種想法,也
不願意有往這方面想。政客不斷地在替自己犯的錯找尋代罪羔羊,
愛把矛頭指向曾經貧窮而現在茁壯的國家,痛訴他們偷走了美國人
的工作機會,更拒絕他們併購美國本土的公司。《經濟學人》表示
,每個人都會有些低潮的日子。不過有些人會學到教訓,讓自己成
為更強壯的人,有些人則只會選擇指責別人,漸漸地走向自我毀滅
的路。美國一直以來都展現出大膽勇敢的作為,開闢了無數個經濟
、歷史與文明上的創舉。而現在這個以多元化與民主化著名的自由
國度,下一步會怎麼做呢?


鉅亨網 2008-08-08 18:00:49 程宜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perb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