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已遠離昔日東德引人爭議的運動傳統,但卻發現金牌數漸
漸下滑;因此,他們決定重拾共產黨時代運動學校的訓練風格。《
華爾街日報》報導,德國政府花費數百萬美元,來重新翻修特定學
校的游泳池、自行車跑道及體育館。各學校依奪牌潛力來分,著重
於不同的項目,且只有有奪牌希望的選手才能參與訓練。這是國際
間對奧林匹克金牌競爭白熱化的寫照。政府長久以來將奧運視為展
示國力的角力場。但當冷戰在1989年結束後,看來藉由意識形
態來增進運動經費的時代已結束了。合併過後的德國,原先東德的
體育設施都被拆除,教練也被解雇。

  英國Surrey大學的運動史系名譽教授JamesRio
rdan說:「在1989年之後,幾乎有一種狂喜的氣氛瀰漫在
空氣中,因為終於不用一直專心的在運動場上爭取國家榮耀,而可
以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但接下來這些國家卻發現,只有在運動場
上,才有擊敗其他國家的可能。」漸漸地,西方國家的教練開始來
研究東德的奧運團隊,發現東德的勝利方程式不是只有靠類固醇等
禁藥而已。現在,許多國家如澳洲及日本,都開始採用東德的訓練
方式,那就是將資金集中於有奪牌希望的人身上,並以嚴苛紀律帶
領。而現在成效已漸漸顯現出來。

  在上個世紀,德國運動員總得牌數名列第2,僅次於美國運動
員。但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德國卻只拿到第6名的成績。因
此,德國官員毫不掩飾他們想要重返榮耀的決心。德國奧運委員會
的MichaelSchirp表示:「德國的目標是在北京奧運
維持第6名的成績,並在倫敦奧運上增進排名。為了要達成此目的
,我們需要精英體育學校。」有些人認為如此發展運動之策略,會
使西德原本採用的運動俱樂部訓練方式,功能削弱。西德Saar
land大學的運動史教授EikeEmrich說:「我們開始
慢慢採用東德運動的集中管理模式,但我認為現在的方向是錯的」


  當東德在1989年倒塌時,很少有人能料到,它的運動訓練
方式還能有重生的一天。這共產國家才剛結束它最棒的奧運表現,
在漢城奧運拿到第2名的成績,僅次於蘇聯。但東德體育的神秘面
紗很快地就被揭開,他們從孩童中挑選那些體格合宜的,送到運動
寄宿學校並施以類固醇,並加以嚴苛訓練。教練同時也是東德秘密
警察,將那些可能叛逃的運動員抓回來。東德的體育象徵,是一座
位於柏林近郊Hohenschonhausen的運動中心。此
區域長久以來有著秘密警察監獄、共產黨員的住宿區及佔地166
英畝的運動中心。

  運動中心的校長GerdNeumes表示:「你必須要了解
東德,才能理解這所學校的存在。運動是東德證明自己的方法。」
Neumes在1991年於運動學校上任之前,曾是西柏林高中
的法語科科長。他認為,他能得到運動中心的職缺,與其跟運動毫
無關聯的背景有關。他也對能一窺東德運動中的全貌感到十分興奮
,畢竟這曾是最神秘、最有聲望的東德機構。然而,Neumes
對運動中心的第一印象,卻是感到噁心。他表示:「我進去第一個
反應就是,這項設施太不人道了,趕快把他丟了!這地方四處都是
圍牆,像個秘密機構一樣。」

  Neumes繼續讓學校運作,不過與之前的運作方式截然不
同。就像其他的東德運動員生產「工廠」一樣,運動中心成為了一
所較著重於體育的普通高中,但運動經費已被削減,使運動設施漸
漸失修、宿舍牆壁脫落、如茵綠草變成雜草叢生、游泳池也漸漸荒
廢。合併後的德國,開始將重心轉移到傳統的運動俱樂部上。運動
俱樂部向來都是西德體育的支柱。在美國,運動與國民教育息息相
關,運動員在一般的國高中發展,有些則會贏得大學的體育獎學金
。在德國,對體育有興趣的孩童,加入與學校毫無關聯的運動俱樂
部。俱樂部不只培養精英,也培育一般人。

  這樣的系統使運動員身根留社會,但也意味著其運動員的訓練
時數,大概只有共產國家系統下運動員一半左右。德國與運動俱樂
部的淵源很深。早在19世紀時,運動俱樂部幫助中產階級脫離貴
族的掌控。俱樂部被視為一個不受政府影響的論壇,使人們可以討
論超越體育的議題,成為民主社會的基石。在習慣以運動來彰顯國
家榮耀的納粹垮台後,運動俱樂部取運動學校代之,其效應也漸漸
顯現出來,那就是西德從未能夠追上東德在體育方面的成就。德國
在奧運會場上的表現也漸漸下滑,從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與1
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的奪牌數第三名,到2000年雪梨奧運時
變第5名。

  2004年的雅典奧運更慘,掉到了第6名。會造成如此結果
,最大的原因在於,其他國家開始在運動項目上投入大量資金,並
採用共產風格的集中管理模式來奪金。中國就是箇中翹楚,他們將
火力集中於其他國家不重視的項目,比如說女子項目,來全力奪金
。結果就是,在雅典奧運時,中國女子奧運代表隊替中國贏回63
面獎牌中的39面,佔了2/3強。第一個採用這項策略的西方國
家是澳洲。在1976年蒙特婁奧運奪金失利後,澳州開始設置集
中管理的運動機構,建立起運動規範,並將金錢輸送給贏家。其成
效顯著,在雪梨奧運及雅典奧運時,這個只有2100萬人口的國
家得牌數都以第4名作收。

  日本也採用相同策略;2002年時,日本注入200億日圓
給國家訓練中心。2003年時,日本設置國家運動基金,每年提
供高達5億日元贊助金,但只給那些有奪牌希望的選手。這計畫在
柔道項目中成果十分驚人,2004年時日本一半的金牌都來自於
柔道,單柔道項目就豪取了8面之多,贏得奧運史上最好的成績,
並使德國在得牌數上退居第5位。KoheiYanagawa是
日本體育健康局的官員,負責管理運動推廣基金。他也承認將較多
的錢注入於競爭激烈的項目的確引來非議,但成效卻相當顯著,選
手在國際賽事上的表現有目共睹。

  有鑒於上兩屆奧運表現不佳,德國也痛定思痛,開始展開行動
。今年,德國體育經費達1.96億美元,與去年相比成長了25
%,而其中2/3的經費都花在訓練中心上。此外,還有一個觸角
更深入的計畫,那就是私人運行之德國奧運協會,計畫要讓運動學
校風華再現。德國教育是由政府所主持,但運動協會在2003年
時新增一種教育分類,即為精英體育學校,且能收到特殊資金補助
。為了要獲得資金,學校必須要專注在那些有奪金希望的項目,如
游泳及徑賽。目前有39所學校可以獲得資金挹注,其中20所位
於東德,是以往的老運動學校;其餘19所新學校則位於西德。

  新成立的體育學校,並不是以後體育學校的完全翻版。學員們
每週也要上25個小時的學術課程,且類固醇並不包含在課程內。
但相同的是,這些學校依然受到大量的基金挹注,以Neumes
的學校為例,柏林政府投入5000萬美元將其翻修,而聯邦政府
也2000萬美元整修游泳池。體育學校的班級規模,與一般公立
學校相比,人數大約只有一半左右;如果你因受傷或是出外參賽而
沒上到課,學校也有專門的家教替你補課。學生所受到的訓練,比
那些就讀公立學校並參加運動俱樂部的學生還要多,大約是多了一
個早上的訓練課程。此外,由於經費較充裕,運動學校通常也能請
人來特別指導,這點是運動俱樂部無法做到的。

  Neumes的學校在翻修後煥然一新,而學校的名人堂也閃
耀著昔日榮光,環法自行車賽冠軍及奧運金牌得主JanUllr
ich及著名的冬季奧運女將ClaudiaPechstein
的光芒令人不敢逼視。在餐廳裡也能嗅出渴望奪金的氣息,一般學
生在大餐聽吃飯,但具有奪牌潛力的則獨立做一區,菜色也較豐富
,上方還掛著德國國旗來激勵士氣。單Neumes的學校,市府
就花了3000萬美元的運作費用,大約是同樣大小的普通高中的
兩倍之多。此學校的學生也回歸東德傳統,一半的學生都寄宿於學
校。Neumes表示:「還是別提學校花費吧,我只能說比大家
想像還多上許多」。

  運動學校吸引了柏林及鄰近邦的學童。14歲的足球員Den
nisSrbeny說:「我想這學校,是我能得到最好訓練的唯
一方法。」BenjaminStarke說,在青春期離家事件
非常痛苦的事,但,努力都有了代價,因為今年22歲的他將代表
德國前往北京參賽。他表示:「雖然訓練過程很艱難,但我一點都
不後悔!」Starke的游泳教練NorbertWarnat
zsch當然對現在的方針讚不絕口。他說:「很開心看到精英運
動,又重新回到它應有的地位。」Neumes的學校現正設法減
少學生人數,只留下那些真的有奪牌希望的。Neumes說:「
投資必須要有報酬才行。」

  雖然學校現在訓練的學生才12歲,沒能趕得及參加北京奧運
,但這次的參賽結果,將會是日後調整訓練課程時重要的參考依據
。大體來說,調整得更具之前東歐運動學校的嚴厲風格。柏林精英
運動學校校長RudigerBarney說:「北京奧運後,我
們將會更嚴格審視划船項目。」因為在東西德合併之前,德國曾經
雄霸划船項目,如今卻逐漸凋零。德國奧運協會的官員表示,運動
學校的存在並不會扼殺運動俱樂部的生存空間。但Emrich教
授則相當不以為然,他認為,對私人運動俱樂部而言,看著所有資
金流入中央管理的運動機構,是相當難受的。

  他也表示,中央管理運動是不必要的。以美國為例,身為最強
大的奧運國家,也不是靠中央管理以及補助奧運項目來獲得成功。
美國對體育活動相當優待,包括給美國奧委會免稅措施,及對大學
體育系的教育及訓練多所贊助。對窮苦國家人民而言,運動是離開
貧窮的方法。但對較富裕國家的人民(如德國)來說,教育才是通
往成功的道路,而運動學校的學試教育就顯得較乏善可陳。Emr
ich教授指出,運動學校學員以後就讀大學的機率較低。贏得獎
牌必須要是運動員自身的夢想,而不是學校或國家的,奪牌希望才
會增加。

  此外,由於高中以上就沒有體育專門學校,Neumes說,
很多學員在畢業後會尋找體育以外的人生目標。Neumes在體
育館前停下,注視著一個15歲學員練習平衡木。德國是現代體操
的發源地,但時至今日,德國體操明星卻相當稀少,被中國搶去風
采。因為中國將體操項目,視為其宣揚國威的地方。Neumes
說:「要比贏那些每天除了訓練還是訓練的體育制度,是不太可能
的,操選手也要有個限度。」

鉅亨網 2008-08-07 18:01:07 陳律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perb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