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0405_114714.jpg

 

前言

「白川町」係日據時代名稱,據嘉義縣志記載:

  「白川町」是日本人為紀念派駐臺灣被殺死的白川大將而定名的。當時的白川町,原本是日本二戰時期的飛機場,仁愛路是跑道,是停機棚,永安街(原嘉陵街,亦即翠岱里)區域是飛行員的宿舍、軍醫院及康樂場所(跳舞廳),另外憲兵隊及其對面的變電所,都是日據時代飛機場的附屬單位,還包括溶劑場(當時的鍊油廠,現在的中油)。嘉義車站,是軍事物資、民生物品的轉運站及管道。

  嘉義市古來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45條街。日據時期「昭和」六年(民國二十年)11月15日市管轄區域改「街」為「町」,翌年元旦改正町名,新課17個町如下:新高町、山下町、宮前町、東門町、朝日町、堀川町、檜町、北門町、元町、南門町、玉川町、榮町、西門町、新富町、白川町、黑金町、末廣町,「白川町」及「東門町」名稱由此而來。

  第四作戰大隊亦於民國37年底進駐嘉義水上機場,當時嘉義機場同時進駐第十空運大隊及第四作戰大隊兩個大隊的飛機及人員顯得擁擠。另有空軍第204修護補給大隊,原空軍210供應大隊,今第四修護補給大隊之前身。

  空軍第214基地勤務大隊,於民國34年在南京明故宮機場成立空運站,36年擴編為第九基務大隊,37年編為310供應大隊,改隸第一大隊(第十大隊之前身),43年5月改編為今第四基地勤務大隊)。

  空軍救護隊,於民國39年6月第十大隊所屬專機組成立直昇機分隊,41年底擴編為救護隊。

  空軍第十大隊,於民國43年8月1日移駐台中,後移駐屏東。

  第四醫務隊,於民國41年底,由第四大隊,第十大隊,210供應大隊之三個醫務室編併,為白川町空軍醫院之前身,43年改編為第四醫務中隊,53年由白川町遷至水上機場旁之下寮地區,並擴編為嘉義空軍基地醫院,66年改編為第四醫務中隊。以上空軍部隊,自大陸來台後均陸續進駐空軍嘉義水上機場。

  嘉義水上機場係日據時期之日本陸軍飛行第十四聯隊,於1925~1930年修建。為因應台海防衛作戰需要,「第四作戰大隊」於民國42年元月奉空軍總部令擴編為「空軍第四聯隊」。以上留駐嘉義基地各空軍部隊皆納入聯隊統一指揮。聯隊部設有政戰,督察,作戰,後勤,主計及部外一級單位三個大隊:第四大隊,修補大隊,基勤大隊及救護隊,另配列通信航管,氣象,防砲,警衛等單位。

  從民國37年底自大陸相繼來台的各部隊官兵眷屬,先後安頓於白川町,東門町(東門町以第四大隊眷屬為主),亦有住在其它眷村或散居嘉義市區之眷戶,居住環境十分簡陋。

  白川町眷村初期僅有日據時期留下之日式房舍,由於眷戶眾多不敷住用,空軍乃利用眷村空地陸續加蓋多棟克難式眷房,但未料此類反攻大陸前暫住之房屋卻一住五十年,自然住用品質每況愈下。空軍曾想方設法多次籌措經費修繕,也只能勉予維持使用。

  隨著眷戶人口增加,也曾於50年代在仁愛路南端西側眷村範圍內增建眷房,後因地震颱風災損嚴重,住戶搬遷,其餘眷房陸續使用至民國88年底,已是破舊不堪,修不勝修,終至白川町眷村全面改建為大樓式國宅「經國新城」。老眷村時期,有眷無舍官兵可依規定申請房租津貼在外賃屋暫住,俟原居眷戶搬遷後申請獲得居住證再行遷入。

白川町眷村範圍:

  以眷村範圍主要道路,包括南北方向之仁愛路,西門街,新榮路,民生南路,以及東西方向之永安街,志昇街及後加入之興業西路,皆為貫穿白川町之主要道路劃分之,以利住區說明。

  東邊以民生南路為界,南邊由白川町東南邊「農林試驗所」之西北端村界順著蹈田邊往西延伸至建成街一巷。西邊以村界西南角向北經各排眷房之西端為止,由南向北延伸,其間有空地,菜園多處,村界外有一土質排水溝,由南向北延伸。北邊自永安街,以永安街為界,延大同國小操場後方往南延伸至新榮路往北,再由北邊村界向西延伸至西門街北端,再延村界至仁愛路。北面村界外有部份為稻田。仁愛路與永安街西南面有兩排民宅,餘為白川町範圍。

眷村行政區劃分:

  據空軍嘉義第四聯隊眷村管理劃分(同嘉義市行政區管理劃分)。白川町眷村區分為三個村:仁愛路(南北向)以西區間為「建國一村」(自強里)。仁愛路以東,西門街(南北向)以西區間為「建國五村」(翠岱里)。西門街以東至民生路以西區間為「建國六村」(致遠里)。

眷村概要:

  志昇街東端(過新榮路)於民國50~60年代增建「建一菜市」,後變為住宅。民國70年代前後,白川町配合嘉義市西區發展,打通興業路(穿過民生南路往西銜接台1線省公路為興業西路),部份眷戶遷至新建「興嘉一村」定居。

  志昇街過仁愛路以西,舊稱為「兒童樂園」,早期有一座數公尺長方形磚砌消防沙坑矮牆設置,五十年代前後,眷村由空軍聯隊支援配置2加侖半式泡沫滅火機懸掛村巷間,沙坑牆及兒童樂園路旁數座木條休閒靠椅均予拆除。

  以仁愛路志昇街、永安街、西門街之方形區內,除數排眷舍之外,有日據時期所建醫院格局房舍,曾作為空軍醫院,並於仁愛路、永安街口加蓋一長幢房舍增建為醫院病房及護理站。

  民國53年,空軍醫院搬遷至水上機場新建院址後,眷村第一代眷戶「市民代表」魏王明珠媽媽等多位急公好義眷村長輩爭取之下,將原病房拆除改建為白川町社區活動中心及媽媽教室,這棟二樓式較大面積建築,為眷村提供了多功能的效益。

  志昇街往東過西門街右邊設有「聯勤第32軍眷診療所」,眷戶憑眷屬補給證辦理掛號證即可看診,診療所長期為眷村眷戶提供了醫療保健,功不可沒。原醫院舊址設於仁愛路旁之太平間,為了方便眷村實際需要辦理人生大事,仍續延用多年。

  仁愛路以東,永安街以南,西門街以西,志昇街以北之四方區間,除有空軍醫院舊址外,另有日式眷舍數棟及新建克難眷舍。仁愛路以西,志昇街以北,至村界區間內,有數排日式眷房及新建眷舍。志昇街由仁愛路口起至西門街口之間,以南、北住宅區劃分,南邊為克難式眷舍數排及二排日式眷舍,一棟公廁。

  志昇街向東延伸至民生路附近空軍地界內,再由西門街及新榮路區隔,可劃分四個區,除建一菜市及少數增建房舍以外,餘皆為日式眷舍,均屬建國六村。有長輩稱之為「官佐區」,也有稱日式眷舍為「老房子」,稱新建眷舍為「新房子」。部份眷戶人口增加後,經聯隊核准可加蓋二樓。二戰時期遺留之日式眷舍,為躲空襲,約隔兩棟房舍即建有一座防空洞,十分堅固。

眷村管理:

  白川町眷村管理由空軍第四聯隊政戰部(政五)為眷管業務督導單位,由修補大隊政戰部(後精簡為政戰室)列管連絡服務。眷村設有眷村服務處(簡稱「眷服處」,亦有老一代長輩稱之為「辦事處」),設主任及幹事。

白川町憶舊:

  民國五十年代前後,白川町眷服處有位敲鑼的「老何」先生,住在趙家小舖後方。每當空軍聯隊通知發佈颱風警報或年節有露天電影防映、文工團、康樂隊巡迴慰問眷村演出前,聯隊政令轉達。老何即遵照眷服處主任指示,一手拿著主任先用粉筆寫好的黑板,一手提著鑼,在村內沿路敲打大聲叫喊通告內容。老何廣東鄉音重,多數眷戶只聽得開始第一句:「呆尬居一!」(大家注意!),後面說什麼聽不懂,有眷戶乾脆跑過去看黑板,立即口耳相傳,很有效果。六十年代,眷村裝設強力喇叭播音系統後,老何即不再敲鑼。

  白川町眷村歷經民國48年八七水災,53年1月18日大地震,88年11月3日大地震等。克難眷舍的住戶們飽經住屋安全憂慮和恐懼。颱風或大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內滴雨,大小臉盆鍋子派上用場,滴得滿屋潮濕是常事。垂楊路大排水溝未加蓋前,每逢大雨必淹,水漫進屋說漲就漲,尤其半夜漲水,下床一腳踩在水裡,才驚叫「淹水了!」喊家人趕快起來搬東西,拖鞋早已漂不見。還有鼠輩晚上在天花板上吵鬧,非得拿掃帚捅幾下天花板才會安靜下來。

寅吃卯糧的日子

  單身軍人跟著部隊來台,一份薪餉加糧票在機場搭伙,鐵飯碗的日子過得鬆心自在,但結了婚拖家帶眷後可就不一樣。空勤官兵多一份飛加及空伙,日子比較富裕些。空軍講究忠勇軍風,為國冒險犯難,個人歷險如夷,誓死達成任務理所當然!但家小多擔一份心也是必然,很多可歌可泣的悲壯事蹟說不完道不盡,就不在此細述。

  在那個局勢動盪的年代,有家眷的地勤官兵就只能靠著微薄的薪餉過日子,能省則省,也發過多年貼補眷屬生活的眷糧票,分大口、中口、小口,有米,麵,油,鹽,煤代金等,很多眷戶年初領到糧票後先賣掉一部份,讓手頭寬裕點,所以是名符其實的「寅吃卯糧」。也曾經發過軍用草紙、棍子鹹魚。偶有美援的奶粉,牛油,玉米粉,透過民生路天主堂發給眷村,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確實不無小補。

眷村飲食文化

  眷村媽媽們過日子的經濟算盤都必須夠精,眷村歲月苦樂參半,再怎麼儉樸都要讓家人吃飽,總不能讓孩子吃不下飯,面黃肌瘦的過日子。說到吃的方面就精彩了!眷村裡面南北口味應有盡有,幾乎家家都是賢妻良母,做菜高手比比皆是,雖說是平日省吃儉用,太太們平時交流做菜心得,省錢的菜一樣好配飯,讓一家吃得飽飽的。

  年節到來,是家家飄香的時節,這可是是眷村孩子們最興奮的日子,也為台灣飲食文化締造了豐碩的成果。眷村的麵食尤其精彩,隨便舉幾個例子,住過白川町的朋友都可回味。

  老白川町時期的秦家麵館,60年代後的兩家陳家麵館,化家麵館,張家麵館,不用細說,吃過的人都知道!其它如包子、饅頭、花捲、鍋貼、菜盒子、麵疙瘩、餃子、烙餅,還有簡單好吃的懶龍。

  四、五十年代最令人懷念的道地四川口味,白川町的「婆婆涼麵」,除了蒜水,芝麻醬,糖水是用湯匙舀以外,醬油瓶,醋瓶,都是用手拿瓶,把姆指堵住瓶口露縫,直接往麵上噴,要酸點鹹點說話,都在控制之內,加上燙過的綠豆芽,味道肯定讓人滿意。尤其她稱作「海椒」的四川油辣椒,調出來的涼麵堪稱一絕,曾經見過有孩子吃完麵捨不得盤底殘留的湯汁,直接就舔!

  另有一位賣滷味牛筋牛肚鴨蛋的白髮老先生常騎著腳踏車遶眷村叫賣,打開箱子現切香味撲鼻。還有壓麵條的周家和可以讓鄰居賒賬的趙家小舖。可以拿麵粉換麵條的劉家小舖,劉棟老伯在志昇街開的雜貨舖,以及在新榮路製麵條的弟弟劉材老伯。

白川町眷村憶舊

  仁愛路志昇街口的關家小舖,現削甘蔗當場啃,夏天的新鮮水果及四果剉冰,小糖果花一毛錢就吃得到,店棚下是附近好友常聚首抽煙(哈草)聊天的地方。

  還有一位推著腳踏車常在眷村走街串巷收購破銅爛鐵的「阿桂」,算得上是收環保的老前輩。阿桂具有超級肺活量,女高音的大嗓門,一路喊叫「破銅破鐵美買莫!」老遠就聽得到,有眷村母親對哭鬧的孩子說「再哭讓阿桂帶走」,立刻見效!。

  四五十年代,常有水牛拉著水肥車到白川町挑肥(日式老眷舍都設有廁所)。兩位壯漢隔一段時間就會隨著糞車來掏金,應該是拉到鄉下澆菜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年這個行當,今天的年輕人可能聽了稀奇。

抓賭和報馬

  四五十年代眷村生活並不富裕,那來多餘的錢賭,聯隊也常宣導不要賭博並簽訂公約禁賭,一來怕輸贏發生爭執傷了和諧影響先生軍務,二來怕影響眷村節儉樸素善良風氣,立意甚佳。

  但麻將是國粹,逢年過節一家人團聚搓搓麻將聊聊家常,無所謂輸贏,也是開心事,上面也都爭一眼閉一眼。但平時就不被允許。當年仁愛路與垂楊路口的嘉義憲兵隊遵照上級規定,二或三人一組,不定期到眷村查賭,在關家小舖路邊玩耍的孩子,只要一看到憲兵從仁愛路走來,反應極快,馬上跟著走進兒童樂園,在憲兵行進前方大喊「憲兵來囉!」,效果立見,牌局馬上解散。

記憶中的點點滴滴

  還有空軍婦聯會所屬的白川町立德幼稚園,永安街在大同國小後面的跳舞廳、建一菜市、軍眷診療所、志昇街的兒童樂園、段家的燒餅、盧家製冰店及好吃的冰棒,陳家的南京板鴨、唐家小舖、趙家小舖、丁家小舖、劉家小舖、關家小舖、宋家大餅、劉建華家的饅頭,新房區的兩棟公廁、日式房的老洗澡堂、仁愛路南端的停車場、電話班、仁愛路小街的和平柔道館,仁愛路旁的菜市場、定海餅乾廠等。

  眷村子弟搭乘空軍卡車上學的空軍子弟小學,也有很多眷村第二、三代讀過的大同國小,垂楊國小、嘉義農校。還有志昇街夏天開花的鳳凰樹,日式房舍前不長椰子只掉大樹葉的椰子樹,可以釣青蛙的眷村西南邊農林試驗所稻田,便宜又新鮮現買現割小白菜的菜園子,冬天稻田翻耕後兩邊圍成土堆的泥塊仗,真是不勝枚舉!

結語

  眷村第一代長輩們,在飽經戰亂憂患的時代來到白川町,數十年的堅苦歲月,充分表現出愛國愛家、忠勇剛毅、勤儉樸實的精神,也培育了我們二、三代眷村子弟們學會吃苦耐勞、擇善固執、契而不捨的精神,從而投考軍校捍衛國家,或為人師表百年樹人,或從事公職服務大眾,或一展長才貢獻社會,多年來為國家社會繼續投入正義的力量。

  欣逢母親節,「眷村精神」再度縈迴腦際。特以個人居住白川町對眷村歷史的情感,並參考25年前整理之聯隊歷史,拙記獻給遠離他鄉多年及旅居國外的眷村老友,分享塵封的記憶。希望眷村精神源遠留長,繼續傳承!因事隔久遠或有謬誤,懇乞不吝指正。

白川町二代子弟孫有餘108年母親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perb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