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21日是農歷夏至,廣西玉林展開「荔枝狗肉節」。玉林人素有吃狗肉習俗,這一民間習俗引來各方爭議,多名動物保護主義者呼籲當地民眾不吃狗肉、取消狗肉節,並稱之為「舌尖上的罪過」。當地官員則稱政府若要完全禁止或取締還沒有什麼依據。近年來關於吃不吃狗肉的爭論越來越多,甚至在一些地方從理念衝突升級為行動衝突。無疑,這種爭論體現了社會的文明。在這個崇尚自由和多元的開放社會,應該尊重多元與容忍異己。推動一種文明的形成,需要耐心和寬容,以文明去說服,以文明去推動,才會真正形成一種文明。
每個國家、宗教、種族皆有不同文化背景,中國自古以來將狗當做「獻祭」的供品,「獻」字怎麼寫?是從「犬」,中國人過年時常貼著「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所謂的「六畜」是中國的一種說法,指的就是馬、牛、羊、雞、狗、豬六種家畜。說文解字「獻」的解釋為「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從犬鬳聲。」中國甚至有句名言:「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春秋時期的大力士朱亥、戰國時期的高漸離、漢代開國功臣樊噲等名人都是屠狗出身,用白話說:「這些傢伙都是賣狗肉的」。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在越國國王勾踐對吳國的戰爭之前,生下男孩的婦女獲發較貴的狗隻,而生下女孩的婦女只獲發豬隻。這種文化在古代東亞被廣泛傳播。日本人在1687年德川綱吉頒布《生類憐憫令》之前是吃狗肉,中國南方人在廣東,廣西等地方還繼續食用狗肉。朝鮮、越南也保存這種傳統文化。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指「狗肉具滋補陽氣,對腎臟和胃有益的功效。」韓國至今仍有半數左右的人口仍食用狗肉,1970年4月中國周恩來總理訪問北韓時,金日成設「全狗午宴」款待。
不吃狗肉在當下只是部分人所認同的文明,還有很多人不以為然,應該容忍從觀念到行動有一個漸進的文明形成過程。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該有耐心等待,等那些觀念上還沒有進化到能接受「不吃狗肉」者。吃狗肉在民間一直存在,但在過去,人們並不覺得那有什麼不文明之處,沒有將其與殘忍和殘暴聯繫起來。人還吃不飽,哪裡會將同情和悲憫擴展到動物身上?在溫飽沒有解決的社會中,把肚子填飽就是最高的正義。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些人有了錢、有了閒,把狗當做寵物,就將正義和福利擴展到對與人類關係密切的狗身上。
近年來出現了很多保護動物的志願組織,加上眾多藝人在微博上聲援,這種完全源自於民間的道義,自覺就是文明最直觀的體現。不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狗肉爭論體現了文明,彰顯民主自由的多元可貴,但一定要以文明的方式去推動這種文明,而不能帶著那種「非我族類必是野蠻」的道德霸權去壓制不同觀念者,不顧民間的觀念而強行去推動「自以為是的文明」。反對吃狗肉的動物保護主義者,也請以文明的方式去反對。討論問題應該理性,推動一種文明的形成,需要耐心和寬容,以文明去說服,以文明去推動,才會真正形成一種文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