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思想或組織,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都會不可避免地分
化出各種各樣的派別。隨著兩千多年的傳播與發展,由於後人對佛
法理解上、闡釋上的不同,以及佛教本身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而在教
理、教義、教規上作出的主動或被動的調整,佛教思想也不斷發展
分化,信奉不同思想的佛教徒也自然地逐漸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派別
。目前的佛教,有三個主要的派別,分別是部派佛教(又稱南傳佛
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藏
傳佛教(又稱金剛乘,密乘)。這三個大的派別之下,又分成眾多
的各種宗派。
歷史上,佛教共有十大宗派,由日本人歸類,並為後人所沿用
。在「大乘佛教」歷史中,大家熟知的有八大宗派,分別是天台宗
、三論宗、法相宗、律宗、淨土宗、禪宗、華嚴宗及密宗,至於「
小乘佛教」,則有俱舍宗及成實宗。國內佛教各大教團中,包括佛
光山、中台禪寺、法鼓山、靈鷲山,都屬禪宗的一派臨濟宗法脈。
多年前,當時的法鼓山聖嚴法師曾談到,法鼓山是「中華禪法鼓宗
」,大體來說,不脫禪宗的一支。國內各大佛教宗派中,以印順長
老剃度的慈濟證嚴上人最特殊,由於印順長老曾說「我不屬於宗派
徒裔。」,所以慈濟長久以來一直不被外界認定屬於任何宗派。
直到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慈濟證嚴上人對信徒提及「慈濟宗
」概念,開啟「慈濟宗」宗門,慈濟教團並決定於九十八年五月十
日佛誕節當天,正式對外界介紹國際新興的佛教宗派「慈濟宗」。
佛法本是一味的,由於接受者的程度與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
時代與生活環境的差異,對於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
釋了。佛經中說︰「佛一圓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就是指
的這一層意思。比如︰最有名的佛的十大弟子,他們各有一種第一
的特殊的性格。這可算是佛教分宗的最初徵兆。
所以,佛涅槃後的四、五百年間,單是印度境內的小乘佛教就
分有二十部派之多。就是因為小乘佛教分得七零八落,而失去了統
一教化的依準力量,大乘佛教就在印度境內應運而生。而傳入中國
的佛教,主流就是大乘佛教。當然,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最初也是沒
有宗派門戶之見的,後來由於翻譯事業的逐漸鼎盛,佛典的大量譯
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們對於佛法的分類判攝,才有了宗派的出現。
如有名的天台宗「五時八教」和華嚴宗的「五教十宗」。繼後,其
他宗派也相繼判教。什麼是判教?就是以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法〔經
、律〕來判釋自己的宗派屬佛所說的至上的圓教經典。
所謂的︰各宗大師嘗有教相判釋,以判各宗之高下而定自宗之
位次。教判既興,門戶遂起。佛教在印度,小乘有上座、大眾二十
部派爭執;大乘有中觀、瑜伽空、有二宗。佛教傳入中國後,起初
沒有區分大小乘經典,立宗立派也沒有區別,成型的有︰律宗、成
實宗、俱舍宗、三論宗、涅般宗、地論宗、禪宗、攝論宗、天台宗
、淨宗、唯識宗、華嚴宗、密宗這十三宗派。這十三宗中,涅槃宗
歸入天台宗;地論宗歸入華嚴宗;攝論宗歸入唯識宗。流傳迄今者
,實唯十宗。後來來科判這十宗中的俱舍宗、成實宗列屬小乘經典
。
故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響的、現今仍流行的實屬八大宗派︰
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律宗、禪宗、淨土宗,密宗。
因此,我們修學佛法,最好是選擇近於自己根性或興趣的,作為入
門的方便。在中國的大乘八宗之中,「唯識」近於科學;「三論」
近於哲學;「華嚴」及「天台」近於文學;「真言」及「淨土」近
於美學;「禪宗」是佛法的重心。太虛大師說︰中國佛教的特質在
禪。任何一宗,均可匯歸禪的精神;至於「律宗」,乃是整個佛教
的基礎。所以嚴格地講,律宗不該自成一宗。律宗應該遍屬於各宗
,至於宗教的素質,乃是各宗皆備的。
律宗之所以不應為宗,或者不為認其為宗者,主要因素乃為戒
律為眾佛弟子共同遵守不逾,乃各宗皆備。如今慈濟立宗,就人間
佛教的想法及做法來說,目前各宗教團體大家都在做,不能算是任
何一個單位或宗門獨特的部分。殊不見各宗教團體,多以教導世人
行善,並非佛弟子專一且獨行,例如基督教世界展望會等等。行善
佈施為佛弟子之基本,佛陀割肉餵鷹即是例,佛渡眾生莫此為甚。
今慈濟立宗,標榜入世行善,置其他宗派於何地?如同律宗標榜戒
律般之可笑不已,入世行善豈有專利可言。
慈濟在過去四十三年來,以實踐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為志業的具
體凝聚,於是成立慈濟宗。殊不知,證嚴上人之師父印順大師一生
標榜並無任何宗門,也就是慈濟教團究竟屬於佛教宗派的哪一宗?
也慈濟人經常問起的這個問題。慈濟以一佛教教團無宗無派,行善
助人乃為其之所壯大的根本。根據佛教歷史,過去一些宗派的形成
,均非第一代法師自己創立宗派,而是第二、三代弟子,因推崇祖
師的理論結構、思想理念,慢慢形成一個宗派。如今慈濟高舉大旗
開山立宗,將佛弟子最基本的行善佈施憑空製造區別對立,偏見、
執著、傲慢豈是佛弟子所應為之。
在證嚴上人做慈濟四十年之後,有感於一定要將法脈和宗門,
透過有形的文字,把慈濟制度系統化的確立清楚,作為未來的依據
,這是能夠鞏固組織架構很重要的關鍵。皆有台灣慈濟宗立宗殊勝
因緣以及具足不可替代的特殊性。總而言之,中國佛教裡面的分宗
立派,揆其原旨,不外「精益求精」之意,但仍不離佛「圓音說法
」之義。然而,從佛教文化脈絡與近代宗教活動進程中,有些執著
宗派之見者,不免各存自立「門戶之見」,作「黨同異伐」之爭屢
見不鮮,這卻與佛陀立教根本的旨趣相衝突,乃至悖逆佛陀「無緣
大慈,同體大悲」之大乘佛教精神,不得不慎。
漢傳佛教的宗派
佛教大約從漢朝開始從印度經西域傳入漢地的。初期主要是引
進並翻譯佛經。隨著佛教在漢地的不斷傳播和發展,特別是南北朝
時期諸多帝王大多崇信佛教,翻譯了大量佛經,佛教徒和佛教學者
的數量也空前增長;另一方面,佛教在傳播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
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的影響,做出一些適合中國國情的改變。
因此漢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佛教思想和理論,漢地佛教宗派形
成的條件已經具備了。隋唐時期是漢傳佛教的鼎盛時期,各大宗派
都已成立,發展頗具規模。
但是由於佛教發展過程中本身所產生的各種問題,以及三武一
宗滅佛造成的四次法難,大量佛經典籍被毀,諸多宗派被嚴重削弱
,無法重現昔日輝煌。但是只有禪宗和淨土宗因為不立文字,學術
性不強,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在法難之後更加繁榮,直到今天
。漢傳佛教主要有八個大乘宗派和兩個小乘宗派(成實宗和俱舍宗
)。其中大乘的八個宗派流傳校廣,影響較大。以下分別簡述,詳
細內容參見各宗派主條目。
1唯識宗
又稱法相宗。漢傳佛教唯識宗是印度瑜伽行派在漢地的傳承。玄奘
從印度回國後,翻譯了瑜伽學系的《瑜伽師地論》、《百法明門論
》、《攝大乘論》、《辨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
頌》、《分別瑜伽論》等各論,以及《成唯識論》,在此基礎上創
立了此宗。主要理論包括:「三性說」(遍計執性、依他起性、圓
成實性),五重觀法,因明學說。唯識因明之學對後世影響很大。
2三論宗
隋吉藏創立。因依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
》等三論立宗,故名。該宗是印度中觀派在漢地的傳承。該宗的主
要理論是緣起性空,即認為世出世間萬有諸法,都是從眾多因緣和
合而生,是眾多因素和條件結合而成的,這叫緣起,沒有事物是獨
立不變的實體,這叫無自性,也就是性空。其他如真俗二諦,八不
中道等思想主要來自印度中觀派。
3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
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
該宗的主要思想是實相和止觀,以實相闡明理論,用止觀指導實修
。提出的理論包括:十如是,一念三千,一心三觀等。該宗集合南
北各家義學和禪觀之說,理論體系完備,對以後成立的各宗派多有
影響。9世紀初,此宗傳到日本,13世紀由日本天台本宗分出日
蓮宗。
4華嚴宗
該宗因以《華嚴經》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號賢
首,也稱賢首宗;該宗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又稱法
界宗。主要教理為法界緣起說。認為宇宙萬法、有為無為、色心緣
起時,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
並提出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門。
5禪宗
主張修習禪定,故名禪宗。又稱佛心宗。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
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該宗
主張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論。二
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主
要經典包括《楞伽經》,《金剛經》,《六祖壇經》。隨著禪宗的
傳播和發展,其內部又分成「五家七宗」:溈仰宗、臨濟宗、曹洞
宗、雲門宗、法眼宗,臨濟宗後來又形成黃龍、楊岐兩派。禪宗在
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至今仍延綿不絕。它在中國哲學
思想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禪宗後來先後傳入朝鮮和日本。
6淨土宗
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因其始祖慧遠曾在
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故又稱蓮宗。該宗主要思想是以修行
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結合,往生極樂
世界。主要經典包括《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和世親的《往生論》,稱三經一論。該宗由於修行方法簡便易行
,所以廣泛流行於漢地,漢傳佛教其他宗派往往也兼修淨土法門。
8世紀該法門傳入日本,形成日本的淨土真宗。
7律宗
該宗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也稱四分律宗,南山律宗或南
山宗。律宗主要理論為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唐代鑒真將
律宗傳入日本。近代弘一大師重振律宗。
8密宗
與其他宗派(顯宗)不同,密宗僅限於具有一定資質的學僧修習,
由師徒密傳,故稱密宗。一般認為漢地的密宗是在唐朝開元年間由
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史稱開元三大士)來華後正式確立的。密
教有曼荼羅思想,分成胎藏部和金剛界兩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