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從Lehman Brothers(LEH-US;雷曼兄弟)倒閉、Merrill Lynch(MER-US;美林)被併、AIG(AIG-US)重整的金融風暴學得什麼教訓,希望那教訓如下:若事情看來美好到有些虛幻,那它可能真的遙不可及。這個簡單教訓,會使你金融風暴時不會嚇到心臟病發,且使你省下一大筆錢。就在最近,政府剛接管二房、美林被收購、AIG急待拯救、雷曼遭清算;這些金融巨擘,以一種前所未見的嚴重程度及速度崩毀。《The Motley Fool》報導,這些公司槓桿比例過高、過度自信,且太慢理解或不願承認它們身陷危機。
它們有個共同點,這共同點使它們殞落:不計代價追求公司成長。年復一年,這些公司都將火力集中於雙位數成長,而不是穩定但較慢的本業市場營收成長。神奇的是,這些公司總能達到它們預定的雙位數營收成長。但人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公司承擔了多少風險才能達到這樣不正常的神奇成長;此問題不只發生在金融界,只是金融界近來的案例較顯眼而已。股市向來對成長過分高估,又對穩定的資金回收過分低估。而公司強烈追求成長所帶來的後果極具毀滅性。公司為了追求成長,常會將觸角伸展到安全邊際較低的新事業,且又超出公司本業的專業範圍,因此高風險隨之而來。
接下來這些公司會過著一段幸福快樂的日子:公司想成長多快就成長多快,營運高層也會得到一些最佳經理人的獎項,並受到業界的肯定認可;但,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在童話裡才有可能發生。一般公司營收成長率,每年大概在4-6%之間,這比許多投資人預期還低。也許是因為媒體愛報導營收急速成長的公司,又或是市場人士都過於樂觀,但事實是,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長期成長率10-15%,是難得一見的。若事情看來美好到有些虛幻,那它可能真的遙不可及。若考慮到營收成長並不總是能使股票增值,上述格言看來就更加真實。
有時營收成長會使股票貶值。當一家公司的投資資本報酬率低於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時,追求營收成長會導致股票價值縮水。但許多公司因為怕在追求成長的競賽中落後,依然著重在追求成長,而不是使股票持有人手裡的股票增值。這真是投資人的悲歌。若以下幾種徵兆已發生,表示公司追求營收成長之舉已影響到股票價值。其一:公司成長速度比業界成長速度快上太多。除非公司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不然太過快速的成長可能只是會計作假帳,或是意味極端的公司運作模式。此外,留意應收帳款盈餘超出盈餘,或應付帳款的成長速度。
這代表公司對客戶提出有利條件換取人為的高成長率。以保險業為例,注意保費量。在泡沫時代裡,過於積極的承保人常會發出不賺錢的保單來搶攻市佔率。其二:公司發展副業。McDonalds(MCD-US;麥當勞)賣比薩失敗不是沒有原因,因為麥當勞在行的是賣漢堡及薯條,不是比薩。當公司不再採行長久以來賺錢的經營策略,選擇開創新事業,其下場通常都很悲慘。其三:主管薪資與錯誤機制連接。公司積極追求營收成長,其背後動機與主管替自己荷包著想的想法緊緊相連。分析一家公司的股權代理須知,可以明白公司管理階層動機。
不要著重在死薪水上,應該要注意其他影響主管薪資的機制。美國運通執行長Ken Chenault是全世界薪資最高的執行長之一,但仔細一看,會發現他必須要創造股票價值,才能夠拿到他所有的錢。此種薪資機制,會促使管理階層採取以對股東有利的方式運行。相反地,若薪資機制著重於每股盈餘或稅前收益,會使公司高層採取不當的運作模式。高層會大量買回股票或發公司債,這對股東來說不是件好事。採取散佈選擇權而不發放限制性股票的做法,會使公司更積極擴張。近日的金融風暴,顯示出瘋狂追求成長所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其代價將會十分慘烈。若你運作或投資的公司已出現上述現象,是時候該停看聽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