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薩諾瓦(Bossa Nova)是葡萄牙文,「Bossa」原意是演奏森巴時的自然風格與氣質,「Nova」則是新的意思。結合起來,巴薩諾瓦就是一種融合了傳統巴西森巴(samba)節奏與啼樂(choro)的一種「新派音樂」。正統的巴薩諾瓦的起源是南美洲巴西土生土長的音樂,之後流傳到北美洲之後廣為爵士樂壇所喜愛,由美國爵士樂手大力推廣。也因此「巴薩諾瓦是拉丁爵士的一種」的這個印象,已經是後來的事情了。

  巴薩諾瓦的字面意思是「新節奏」,原來是一種拉丁音樂,聽起來輕鬆柔和、慵懶甜美、浪漫性感。與傳統南美及拉丁音樂不同的是,巴薩諾瓦不像森巴或倫巴(Rumba)那樣節奏強烈,拋棄了巴西音樂傳統密集的鼓點而採用旋律以表現,故除擁有南美音樂的熱情外,還帶有一份慵懶和輕鬆的感覺。

  巴薩諾瓦在1950年代末期的巴西興起。1959年,由法國導演Marcel Camus執導的巴西電影《黑色奧菲斯》(Black Orpheus)勇奪康城電影節、奧斯卡、金球獎三項最佳外語片獎;帶有巴薩諾瓦風格的電影主題曲《A Felicidade》和《Desafinado》風行一時,人們開始對巴薩諾瓦產生興趣。1960年代美國更掀起一陣巴薩諾瓦風潮,延燒到世界各地,影響了往後1970、80年代的電影及流行音樂。

  日本在1960年代中期就流行巴薩諾瓦,聞名國際的薩克斯風手渡邊貞夫就是日本推動巴薩諾瓦的先鋒。日本的許多音樂人常表演巴薩諾瓦;除渡邊貞夫外,還有李敬子、小野麗莎、鈴木重子等爵士藝人,都有不少巴薩諾瓦的作品,其中小野麗莎更被定位為巴薩諾瓦歌手。踏入21世紀,巴薩諾瓦在台灣開始有流行的趨勢,頻頻在廣告中出現,可說是歷久彌新的「新節奏」。

  這首《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唱得在水準之上,甚至比起齊秦的原唱更好,出自於去年「我是歌手」節目的現場演唱。個人感覺,黃綺珊把這首歌唱的像是一個人生經歷,是一個少女開始一段感情之前的細膩,愛情開始時的激情,分手之後的揪心難過。風格不像以往的高音帶來的震撼,就像難以割捨掉一份感情的回憶,自己在深夜中,對著暗夜在訴說,心中感慨萬分不知如何道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尤其在巴薩諾瓦的絃律下,更令人迷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perb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