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同事住院,大家只好停止休假因應,除了感嘆人生之無常,原本按時收看的中國好聲音只好分段觀賞。今天聽到《中國好聲音》第四場,我在YouTube觀看的同時,同時正寫著日記,陡然被一個聲音擊中了,來自新疆的哈薩克小夥塔肯斯,用天籟般的嗓音,淡定的台風,讓我第一次感覺到本季好聲音是如此的美。以前幾期,儘管也有不少感動,但都沒有這次真切、原初,除了《三旦六十五里路》之外,後面那首哈薩克民歌更讓我感動,我眼前仿佛已經出現了聲音和畫面的無縫接軌,有草原、有牧場、有藍天、有白雲、有悠遠、有寂寥,這樣的意境最能傳遞音樂在表達上的魔力。
奇怪的是,四位導師並沒有一個人為塔肯斯轉身,也就是說,我心儀的這位樸素歌者是沒人轉身。他從形式上講失敗了,但從俘獲人心上講得到大成功。成功的標誌之一便是,那些沒有為他轉身的導師在放棄他後,一個個開始了真誠的懺悔。那英說:「我感動死了,這真的是好聲音,我真的希望他回來」;哈林不斷的承認:「四個人都需要檢討自己」;最動情的是張惠妹,她甚至聽出了塔肯斯歌聲中的遼遠蒼茫孤寂,仿似永遠抽離於主流生活形態之外的鄉愁。少數族群的那一抹難受重視的鄉愁,把經歷過流浪的阿妹淚腺點中,讓她每一句話都想到哭。
我則認為,《中國好聲音》到了塔肯斯的出現,才好像要在選擇功利和自然呈現方面尋找一個平衡點。由於第一季的意外成功,《中國好聲音》在獲得全國好嗓音巨大資源的同時,其實也有了這樣的危機,那就是許多身懷絕技的職業歌手,懷著或想出名,或想提升出場費,或想拜師攀高枝等等,或庸俗、或世俗、或通俗的目的,不斷湧向《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的舞臺。這一方面讓各式好聲音層出不窮,另一方面也會讓導師先入為主不自然墜入某種盲點。導師可能更想從技巧,未來發展前景,乃至成才機率上去挑人,而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對自然聲音的寬容、激賞。
四導師之所以沒為塔肯斯轉身,我看,除學員名額壓力外,也在於他們覺得塔肯斯歌曲後半部分的技巧掌控未臻理想,正是對技巧的過於重視,導致了四個人都不得不吞下「走眼」的後悔藥。塔肯斯不是維塔斯,他海豚不起來,也無法用聲帶作花式表演,但他把人的特點、歌喉、民族文化特色結合得很諧和,是個整體上非常有特點的音樂符號。塔肯斯未獲轉身,但他其實成功了,他也許再沒機會跑出第一名,但他用嗓子提醒了導師們:「永遠不要錯過某些別致的人和風景。」不以轉身論英雄,塔肯斯告訴了觀眾一個道理:「沒有什麼是可以輸的,只要你足夠真誠,足夠有實力,足夠獨特,一亮嗓,便註定贏了人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