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課綱議題到底在吵什麼?說穿了就是統獨大戰,而且是統獨大戰在學生的課本裡上演。臺獨支持者企圖利用扭曲歷史的方式達到對下一代學生洗腦,進而創造民進黨的選票基礎。其實歷史無論從什麼角度看待,歷史就是歷史,如同一座山,你從不同角度觀察,雖然看到的結果大不相同,但是山就是山,不會因為你的看法而改變。歷史上記載,岳飛是世界上收到金牌最多的人,比歷屆奧運選手得的金牌更多,現今的兩岸的歷史評價,岳飛是民族英雄,既使在臺灣都有岳飛廟供人祭拜。可是岳飛怎麼死的,說穿了就是抗命,那怕是在現今社會,金防部司令拒絕國防部調令,陣前抗命唯一死刑。但歷史就是這樣,你怎麼說都對。
反課綱議題在吵什麼?自從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之後,中央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活動,臺北市長陳水扁非得改成「終戰」紀念,其實就已經開啟了戰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八年抗戰在千辛萬苦之下羸得勝利,中國是戰勝國,要紀念當然是用「勝利」。但從日本的角度來看,二次世界大戰打了八年,最後灰頭土臉的戰敗,偏偏戰敗又不肯面對現實,於是發明了「終戰」這個字眼,意味著「戰爭終止」。臺北市長陳水扁選擇用日本的「終戰」,就是要與「勝利」的中國做出切割。課綱中爭吵的內容在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之後就一直進行,甚至陳水扁在當選總統之後更是努力加快進度,扭轉原本歷史的觀點。
舉這次課綱修改的幾個例子,原本舊課綱所訂定為「鄭氏統治」,新訂課綱修改為「明鄭統治」。這有什麼問題?「鄭氏統治」意味著鄭成功個人率領部眾來臺,既然是個人行為,當然與中國無關。可是新修定的課綱則改為「明鄭統治」,「明」是什麼?就是中國的「大明王朝」,中國曾經在明朝時期統治臺灣,這樣的改變令這些努力切割中國與臺灣關係的人怎麼不跳出來拚命。我是在臺南出生的人,熟知臺南有個「延平郡王祠」,拜的就是鄭成功。至於是那個王朝的郡王?不就是大明王朝的延平郡王。而且鄭成功與蔣介石一樣,都是藉著以臺灣做為反攻大陸的基地,但最終都是失敗收場。
還有就是舊課綱訂為「接收」臺灣,而此次新課綱修改為「光復」臺灣。甲午戰爭,大清王朝戰敗,在馬關條約中將臺灣送給了日本,而中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羸得勝利,將失去的臺灣故土收回,當然用「光復」的字眼。從日本人的角度,日本戰敗之後,只能放棄臺灣的主權,由中國政府「接收」。歷史就是這樣,站在什麼角度就說什麼話,就中國而言,原本是我的,失去之後收回來,當然叫「光復」,就日本而言,好不容易搶來的土地最終又輸掉,只好等著被中國「接收」。說穿了仍然是個老問題,所爭吵的就臺灣是不能與中國發生任何關係,所以臺灣是不能被「光復」。
就在民進黨拚命切割臺灣與中國的關係,大力吹捧日本政府在臺灣的德政,於是乎「慰安婦」就不能被強迫。其實「慰安婦」也是日本政府遮醜的名詞,那裡是「慰安」,直白的說,就是強迫臺灣婦女前往日本軍隊之中,當日本軍人性發洩工具。原本舊課綱訂為是「日本統治」,現今新課綱修改為「日本殖民統治」。原本是中國的,日本人來統治就叫「殖民」,自然是令這些這些努力切割中國與臺灣關係的人當然不能忍受。其實舉了這麼多例子,反課綱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概念打轉,「切割」臺灣與中國的關係。
臺灣就人口結構而言,客家族群佔臺灣總人口15%,民國三十八年國共內戰中,由大陸各省份移民到臺灣的人士佔12%,剩下的73%為幾百年來陸陸續續由大陸閩南地區移民到臺灣。那你一定問,原住民上那了?千分之三,在此乎略不計。幾百年來,明朝統治過臺灣,清朝統治過臺灣,中華民國目前仍然統治臺灣這片土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都是從中國移民而來,或者是中國移民的後代,怎麼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硬是切割中國與臺灣的關係。要搞臺獨,請開大門走大路,大陸是共產專制,臺灣是自由民主,老子想保留目前的生活方式,老子想獨立,不想跟你統一,臺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決定,這就是最好的理由,犯不著扭曲歷史,搞出反課綱微調的小動作毒害學生。
- Aug 01 Sat 2015 02:48
Cooper的碎碎念 到底反課綱微調在吵什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