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6154514125_2  

  小時候有件事令我印象深刻,某天爸爸有位喜歡喝兩杯的廣西同鄉前來家裡做客,於是爸爸拿出份藏的XO招待。在物資缺乏的年代,XO是非常奢侈的東西,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早年台灣尚未開放出國觀光,許多洋玩藝多是由機師、空服員或者是船員帶回來轉賣,但是身為空軍就有些好處,那個時候還有「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軍機進出國門省掉了海關檢查,整架飛機能放的地方全部塞滿,少不了洋菸、洋酒,還有孩子們喜歡的零食與玩具。送同鄉出門,爸爸問了:「今天可過癮了吧?」不料這位伯伯卻回答:「過癮是過癮,但沒有米酒這麼過癮。」

  長大後少不了應酬場合,酒是重要的「潤滑劑」,很快的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隨著經濟開放,台灣人也流行喝起了紅酒,不少人把紅酒當啤酒般的乾杯,看似非常豪邁,但骨子裡透露的只是暴發戶的心態。在此之前一位法國酒商在台北對記者笑稱:「台灣人把紅酒當啤酒來喝」,簡直鬧了國際笑話。當然,在持續加劇的市場競爭,也開始導致一些有悖商道的投機行為,最明顯的就是假冒偽劣產品氾濫,主要歸結為國內絕大多數消費者缺乏基本的紅酒品鑒能力,以致讓不法商家有機可趁。

  我承認自己不懂紅酒,我能分辨的只是「喜不喜歡這個味道」而已。紅酒的學問太大,除了產地之外,還關係著生產時當地的氣侯因素,即使是相同產地的酒莊,不同年份的紅酒有著極大的差異。每當逛大賣場,望著從幾千塊到一百來塊的紅酒總是搖頭興嘆。進到一家餐廳,尤其是中餐廳,目錄上寫著價格不便宜的紅酒,心中不免有些疑問:「它真實的價格到底是多少錢?」搞不好進價一百多塊的紅酒可以賣上一千,反正大家都不懂,花錢還不打緊,能碰到自己喜歡喝的嗎?

  有些朋友喜歡喝紅酒,家裡收藏著喜歡的紅酒,出外應酬總是帶著自己的珍藏,了不起付給店家一些開瓶費,至少保證能喝到喜歡的味道。我玩不起這種行為,所以我總是挑自己熟悉喜歡的國產烈酒,或者進口威士忌,甚至是啤酒也行,格價公開透明,店家也不敢獅子大開口。想起當年那位來家裡做客的伯伯的言談,早些年總以為是個笑話,米酒居然比XO更好。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一個人能明確的知道自己的喜好,而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也是一種幸福。喝酒是種品味,更是一種責任,不僅讓自己平安回家,更不可因為自己的酒後行為影響別人的安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perb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