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是許多人追蹤朋友、聯繫彼此關係的首要工具,不僅如此,它更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報導指出,台灣市場每個月的臉書活躍用戶達1400萬,滲透率高居亞洲冠軍。然而,臉書現在除了觀看朋友近況外,更淪為許多家庭主婦的炫燿小孩的戰場。

  住在紐澤西州的金百利(Kimberly Gervaise),是一名育有3名小孩的媽媽。金百利5年前加入臉書行列,時不時在臉書上更新動態,和朋友分享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如生日、家庭聚會等等。金百利共有393個臉書好友,但她卻希望其中一些人可以「收斂」點。「有許多媽媽就是愛炫燿,硬是要把小孩成績單拍照放上臉書,唯恐全天下不知道她家小孩每科都拿優等。」金百利表示道,「每次看到這些照片,我真的覺得很煩。」

  越來越多媽媽喜歡透過臉書分享小孩近況,甚至連她們的「育兒經」都毫不保留的公開。對金百利來說,每次登入臉書,這些訊息就直撲而來,攻個她措手不及。為人父母,以孩子為榮、分享孩子成長的喜樂,甚至相互比較,當然不是近年來的現象。在臉書出現之前,這種父母間的競賽大多發生在學校運動場、廣場或停車場:家長必需要真實的面對面,才能各自吹噓起自己的孩子。然而,隨著科技進步,這些競爭每日每夜、無時無刻都在上演:只要一打開臉書,就會被朋友貼出的孩子動態、照片轟炸。

  研究調查機構Edison Research指出,2013年,57%使用臉書的媽媽都超過35歲,而這些女人從還是黃花閨女時就開始用臉書,直到為人母。簡單來說,以前單身時在臉書上分享去約會、去派對的少女情懷,現在已經都變成了「媽媽經」。這些新手媽媽,無私的分享學習幫孩子換尿布的過程、大方講論對孩子過敏的擔心,除此之外,還得在這個虛擬的媽媽戰場上舉步為營,隨時注意其他媽媽分享的動態是不是高過了自己的勢頭。

  Edison Research調查指出,媽媽是臉書的重度使用者。受訪的10個媽媽裡面,就有7個使用臉書,而臉書的社團當中,約有1000個媽咪團體,成員從數百至數千不等;討論的話題包羅萬象:從如何訓練小孩如廁,到私立學校的入學考試,應有盡有。此外,Edison Research指出,「臉書媽媽」一天平均登入約5.1次,奇妙的是,這些媽媽雖然知道有些動態會讓她們不舒服,但卻仍然像著了魔般掛在臉書上。對於那些一早起床就必需打理家務、催促小朋友吃早餐、再攆他們出們上學的媽媽來說,看到朋友在臉書上的「媽媽炫燿文」,甚至可能引起罪惡感或是自我厭惡。一名住在舊金山的母親表示,每次看到朋友把家裡打理乾乾淨凈,或是一家子「幸福美滿」的照片時,再想想自己每天早上都必需兵荒馬亂地和孩子「大戰」,就會覺得自己實在很沒用。

  臉書本來應該是殺時間的最好工具,但對這些媽媽來說,臉書殺的不是時間,而是她們的自信。《紐約時報》暢銷書《不放棄的戰士》一書作者密爾頓(Glennon Doyle Melton)表示,「不管我多麼滿意現在的生活、工作、家庭、人際關係,每當我登入臉書,看到別人的生活,『比較』的心態就跑出來作祟。這種感覺很糟糕。」不是只有密爾頓有這樣的感覺,很多女人也飽受荼毒。一位住在德州的媽媽回憶,有段時間常常看到臉書上有人分享孩子睡得多好,這簡直快把她逼瘋。「我們家兒子從小就淺眠,第一年的時候我們夫妻倆常常因此精疲力竭。所以,每次我看到『寶貝昨天一夜好眠,持續睡了6小時呢!』這一類的貼文,就會立刻把這個朋友隱藏起來,因為這些動態實在讓我感到火大。」

  一名媽媽甚至指出索性完全不用臉書,自動和這些消息成為絕緣體。「每個人都竭盡所能的炫燿最完美的那一面,我真的受夠了。」當然,臉書沒有要我們把自己攤在陽光下,更沒有要求使用者把私生活開誠佈公,但不可否認的,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的眾人面前,是人的天性。不管是放上闔家歡樂的度假照,還是小朋友第一天上學的生活照,我們都希望在他人眼中,我們的生活是美滿、快樂’、沒有問題的。然而,真實的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可能盡如人意。若有媽媽看到這些貼文,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孩子滿屋子搗蛋,把早餐吃的燕麥拿來亂塗廚房牆壁,頓時,這些「幸福家庭炫燿文」,就會瞬間便成利劍,刺痛每個媽媽的心。

  其實,臉書並沒有改變人們對於「炫燿」的反應,但是卻實在改變了人們炫燿的方式。臉書讓人可以大量公開自己的私生活,滿足虛榮心,但也同時模糊了分享和炫燿的界線。過去,若在團體中,有人時常吹噓自己,周圍的人過不久後就會開始疏遠他,但如果是透過臉書,則很難發現是誰在疏遠你。除了被臉書的動態轟炸和騷擾外,更可怕的是,這些動態更形成一種意識形態,積極推動所謂的「好媽媽準則」。一群媽媽正利用臉書社團,積極推動自己的信念,如餵母乳、在家自學、睡眠訓練,甚至打疫苗等議題。這些激進的媽媽使用臉書來監控新聞發布,並且在最適合的時機,俯衝而下,向獵物亮出銳利的爪子,不服從者就會被批評致死。

  一名住在維吉尼亞州的媽媽表示,上回在臉書上看到有人貼文詢問,家中寶貝晚上睡覺哭鬧,到底是該放任孩子繼續哭,還是要制止,這名媽媽便好心的在底下留言給建議,沒想到才一留完言,就有其他人立刻回覆,「指正」她的做法,並表示她這樣放任孩子哭,會對小孩大腦造成傷害。另有一名媽媽強斯頓(Jen Johnston)表示,臉書上一則是否給小朋友打疫苗的論戰中,有名媽媽貼了自己小孩患上麻疹的照片,竟然有人直接公然嘲笑,說這小孩長的真像長頸鹿。強斯頓詫異的表示,「所以現在是怎樣?我們嘲笑別人,連有病的小嬰兒都不放過?」

  當然,這些「毒舌」媽媽,不會公然在網路上羞辱自己的朋友,但若是對點頭之交,這些媽媽可說是火力全開。任職律師助理、同時也是2個孩子的媽媽麥考依(Carolyn Mc Coy)回憶,「當我懷我兒子的時候,曾在臉書上發表未來想再回到職場的想法,竟然有人公然評論,並指責我把孩子送去托兒所是一種恥辱。批評的人甚至建議我應該辭掉工作,在家專心帶小孩。」麥考依表示,「這類的評論很困擾我,也讓我有罪惡感。甚至有一陣子,我真的開始思考要把工作辭了,當全職媽媽。但事實上,我和這位批評的人根本就沒有熟到可以如此直接交換意見。」

  如果你認為,臉書社團透明性高,人們就因此不敢在上面大放厥詞,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媽媽炫燿孩子,向來惡名昭彰,透過臉書,這些媽媽更將之發揮的淋漓盡致。對於餵母乳、疫苗等幼兒照顧很堅持的媽媽來說,臉書提供她們一個絕佳的「說教」平台,還有現成的觀眾。一名來自舊金山的媽媽坦承,有時候自己在臉書上給太多建議,也會感到罪惡感。這名母親表示,「在臉書的媽媽社團上,我看到許多貼文,這些媽媽堅持己見,好像在說『別和我說這麼多,我早就都知道了,因為我有孩子!』。我知道這些媽媽就是這樣想的,因為我也曾經做過和他們一樣的事!」

  任職於行動廣告公司Millennial Media的薩迪博士(Dr.Goal Auzeen Saedi)表示,臉書就和電視一樣,不代表在上面的所有訊息都是正確的,需要網友自行判斷。薩迪指出,「沒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而當一個人刻意要展現他的人生有多完美時,事實大多是相反的。那些臉書上偏激、控制慾過強的媽媽,應該要往後退幾步,收斂一些。」然而,許多在因此受傷的媽媽表示,她們想做的不單單只是退一步,她們想要完全逃走,逃離這個不斷比較的虛擬世界。一名來自德州的媽媽表示,「我把臉書帳號刪了!臉書讓我們一天到晚比較、競爭,我恨透了這感覺!」

  直接刪除臉書帳號,當然是比較果斷的作法,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可以立馬斬斷和臉書的「情緣」。越來越多的媽媽採取折衷辦法,讓自己在臉書上「放假」。一名母親表示,當她的兒子6個月大時,她決定讓自己暫時離開臉書半年,遠離那些一天到晚比來比去的人事物。「我先生說,那段時間我整個人煥然一新!他還希望我再給自己來一次『臉書假期』呢!」就連美國知名部落格Momastery作家彌爾頓也選擇讓自己暫時離開臉書。彌爾頓曾經暫離臉書40天,放手讓10萬名粉絲焦急等待。

  彌爾頓表示,在這40天當中,她終於了解,原來臉書常常是讓她不開心的來源。彌爾頓:「戒除臉書的第一天,我打電話給我妹妹,和她說我要關掉臉書帳號,因為我使用的方法不正確,總是讓自己落入和別人比較的陷阱裡。」彌爾頓表示,「我妹妹回答的很妙。她說,『其實,妳沒有使用不當,因為這就是臉書最初設計的目的,因為它就是個讓人表演的地方。』」臉書,大家總是把最好的放上去、把不好的藏起來,想盡辦法讓自己看來光鮮亮麗。把這些紛擾擺一旁,好好想一想,或許真正引起爭端的,無關臉書的設計,而是在於人類最原始的本性─虛榮和比較。

鉅亨網劉季清 2013-11-11 07:09:4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perb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