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電影金像獎20年活動中,選拔20部難忘的電影,《搭錯車》排名第三。對於這部電影的介紹是這樣:這部超級催淚片《搭錯車》,在當時創下空前票房紀錄,李壽全、羅大佑、陳志遠、梁泓志、侯德健等多位臺灣教父級音樂人爲影片所做的配樂,加上蘇芮高亢的演唱功力,已被奉爲華語流行樂壇的一個經典里程碑,「酒干倘賣嘸」成爲最多中國人能聽懂的一句閩南語。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孫越的轉型代表作,過去擅演反派,孫越以本片的感人演出榮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西洋女歌手出身的蘇芮因主唱本片的多首插曲而成爲國語歌壇的耀眼巨星。
《搭錯車》的經典性不言而喻:幾乎每首單曲都膾炙人口,輾轉在口耳相傳之間,打動過無數人的心靈。蘇芮豪放高亢的悲涼歌聲讓人們聽到了最初的、同時最經典的中文搖滾歌曲,影響了國語流行樂的風貌以及人們對流行音樂的觀感。當然《搭錯車》能有這麽深遠的影響,首先應該歸功於羅大佑、侯德健、梁弘志等人帶來的深刻內涵,讓聽者在心中產生感動之餘,更有著人文省思的空間。蘇芮高亢的呐喊是對傳統女聲唱法的革命性衝擊,突破了以往女歌手的輕柔唯美或徘徊低吟的淺唱,用激動的情緒表達出隱藏在音符之間、肺腑深處的爆發力震撼人心。
蘇芮歌聲裡所展現的風貌永遠會得到共鳴,這樣的聲音經得起歲月的沈澱。《搭錯車》也因爲這種音樂、歌聲與文化的完美結合,載入了流行音樂文化的史冊。1983年那時候社會在心態還是比較鬱悶的,也沒有那麽好的物質享受。普通的臺灣家庭都是先生上班,太太和老人家在家中做家庭代工,一家人爲了生存辛辛苦苦地賺錢。那時候大家喜歡能夠反映生活艱苦和唱出內心苦悶的歌曲,因此蘇芮在歌中唱出了人們心中這種被壓抑了的鬱悶,唱出了那個時候很多人積壓在心底的問號。
「酒干倘賣嘸」這首歌從風格來講是屬於搖滾和藍調,風格比較自由,其中融入了更多的感情。從內容方面說,這首歌是一首與親情有關的歌曲,將親情做為題材,不管過十年、二十年,都會令人感動。加上為蘇芮所展現的強烈搖滾節奏、高亢激昂、撕裂天空般的聲音所震撼。當我聽著聽著,突然覺得心裡有種莫名的難受,當這種難受幻化成眼淚的時候,我知道這就是感動,感動於音樂中的意念,感動於蘇芮真情的演繹,更感動於這變化太快的世界裡,還有如此熾烈的親情和如此深切的唱功。
動人的歌曲不是用技巧寫成的,而是經由歌曲表達了一種強烈的感情,每一首最好的歌曲都必須符合這個定律。侯德健、李壽全、梁弘志、羅大佑、吳念真等人在創作《搭錯車》電影原聲帶這張專輯的時候,就決心要讓歌聲裡有故事、有畫面、有生活,還要讓蘇芮成爲活在歌裡的聲音,他們成功了。如果說「一樣的月光」是《搭錯車》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內涵,「酒干倘賣嘸」無異就是電影情節在歌聲中的濃縮。前者傳達的是冷靜思索之後的熱切追問,後者是將深切的感情在瞬間的爆發後感動人心。自此電影在理性與感性兩個方向上的表達,藉由音樂得到了完整而精準演繹與平衡。
《搭錯車》是臺灣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影片所講述的故事十分感動人心;而作爲電影原聲樂,這張唱片如同這部影片一樣,也講述了一個故事。這張唱片收錄了6首歌曲和3首演奏音樂。製作這張唱片用去了整整半年時間,真可謂精雕細琢,當然,時間會證明一切。在日後「臺灣歌壇百張最佳專輯」的評選中,這張唱片僅居羅大佑的「之乎者也」之後,名列第二。而更爲重要的一點意義,或許是正如這張唱片的文案中所說的那樣「講出了想講的故事,也用音樂創造出了想創造的畫面,而這個聲音,穿過了歲月的長河,一直流淌到現在。」
電影最後的場景:啞叔因思念愛女,臥病在床。風雨交加之夜,阿美飽受不能奉養老父的辛酸,在台上唱出了懷念的心聲:
酒矸倘賣無
作詞:侯德健 作曲:侯德健
多麼熟悉的聲音 陪我多少年風和雨
從來不需要想起 永遠也不會忘記 沒有天那有地
沒有地那有家 沒有家那有你 沒有你那有我
假如你不曾養育我 給我溫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護我 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
是你撫養我長大 對我說第一句話
是你給我一個家 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
雖然你不能開口說一句話 卻更能明白人世間的黑白與真假
雖然你不會表達你的真情 卻付出了熱忱的生命
遠處傳來你多麼熟悉的聲音 讓我想起你多麼慈祥的心靈
什麼時候你才回到我身旁 讓我再和你一起唱
酒矸倘賣無 酒矸倘賣無 酒矸倘賣無 酒矸倘賣無
氣息奄奄的啞叔,從收音機裡聽著女兒熟悉的歌聲,懷著思念與悲憤的心情,離開了人世。虞戡平導演本片的手法無疑有點煽情,但深具感人效果,在八O年代中期甚至呈現了一點批判社會不義的諷刺性。劇末「酒矸倘賣嘸」的歌聲響起,啞叔辛苦養大阿美,阿美一心想當歌星,與啞叔數次嚴重爭執,最後阿美終於成功了,阿美在最重要的一次演唱會開始前幾分鐘,得知啞叔重病生命垂危,但不得不上台。演唱的正是這首「酒矸倘賣嘸」,當鏡頭在演唱會上表演的阿美及重病躺在病房的啞叔間交互穿梭.形成了最感人的一幕。
「酒干倘賣嘸」這首歌到了第一次副歌時,編曲者用大編製的絃樂器鋪陳,表現出傳統即將進入現代時不安定的哀淒,此時畫面出現的是重病垂死的啞叔;第二次副歌時,編曲者用了兩把電吉他為主奏,高亢激昂的音色象徵著傳統進入現代的掙扎,同時映和著在舞台上光鮮的阿美,此時的阿美已然站在人生的頂峰。兩者相互對照配合電影的畫面,形成極大的反差。到了歌曲將進入末段時,電吉他與管絃樂齊奏,彼此相互獨立卻如此和諧。畫面出現的是阿美與啞叔兩人的重逢,無耐卻是相隔陰陽兩界。
我寫得再多,不如大家將片子找來看,看看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個外省拾荒的退伍老兵「啞叔」與一個在有錢人住宅區撿回來的孤兒「阿美」,彼此相依為命。一個飛速成長國際化的台北與一個即將拆除淘汰的老舊社區,形成不搭調的場景。一個身處五光十色、功利掛帥的當紅女歌星與一個充滿熱切期待女兒回到身邊的垂死父親,在現實生活中彼此不能相認,卻又心繫對方。這部電影在二十幾年前曾感動著我,也期盼現今也可以感動大家,好的藝術創作可以跨越時空,就像好酒越陳越香,今夜推薦給大家一部經典的電影《搭錯車》。
發行時間:1983年01月01日
電影導演:虞戡平
第二十屆金馬獎入圍及得獎名單(民國72年)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 孫越《搭錯車》(得獎)
最佳原作電影音樂 陳志遠、李壽全《搭錯車》(得獎)
最佳電影插曲 李壽全《搭錯車》(得獎)
最佳錄音 高富國《搭錯車》(得獎)
最佳攝影 賀用正《搭錯車》
最佳剪輯 黃秋貴《搭錯車》
最佳美術設計 張季平《搭錯車》
最佳服裝設計 何彼得、洪偉明《搭錯車》
最佳劇情片女配角 江霞《搭錯車》
專輯曲目:
01.序曲(配樂)
02.一樣的月光(1)
03.是否
04.把握
05.請跟我來(配樂)
06.酒幹倘賣無
07.請跟我來
08.一樣的月光(配樂)
09.變
10.一樣的月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