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00

  《愛與幻想的交織P³鋼琴三重奏音樂會》將12月16日下午兩點半在涴莎古典音樂沙龍(台南市東門路二段167巷16弄12號)舉行,同時也是《P³鋼琴三重奏》年終最後一場音樂會。在文宣上寫著:「無論是時光或是路途的距離都無法阻擋我們對三重奏音樂的熱愛!如果,您還不熟悉單簧管、大提琴和鋼琴的組合,歡迎來聽聽經典的曲目:俄國大師葛令卡的悲愴三重奏及美國作曲家穆辛斯基的幻想三重奏。如果,您已經很熟悉這樣的組合,也請與我們一起欣賞經典以外的精選作品,如貝多芬以自己作品第二十號改編的作品第三十八號,及俄國作曲家尤昂的小品。最後,我們將帶來這塊土地上大家最熟悉的旋律『臺灣組曲』,由最西洋的樂器演奏最本土的曲調,它們的距離已然無法以數字表達,因為音樂讓它們之間成為零距離。由衷的希望,藉由這場音樂會讓聽眾與我們一樣,對音樂的喜愛。」

  昨天傍晚與成員談到了台南美食,畢竟在台南出生、又好吃美的我該提供些資訊,腦海裡首先想起的就是「沙卡里巴」。說到這個「沙卡里巴」,它是在台南中正路及友愛路、海安路中間的一個小吃城,裡頭有許多獨特風味的台南傳統小吃。這個名字應該是從日文的「盛場」Sakariba流傳下來的,因日據時代日本人為管理集中台灣人的小吃攤,故設了這個叫「盛場」的地方。三十幾年前,我的大舅在友愛路開設腳踏車店,當時路上見不到幾輛汽車與機車的年代,算稱富裕的大舅經常帶著我們兩兄弟至「沙卡里巴」享用美食。小時候那裡真的很熱鬧,不過多年前因為火災很多老舖都毀於一旦或是遷走了,所以現在已不像當時那種盛況空前的樣子,但卻是很多台南人小時候的回憶。

  俗稱一府二鹿三艋舺,從清朝至日據時代,台南府城一直都是首善之地,Sakariba更是台南府城的美食集中地,不少台灣美食都源起於此。「沙卡里巴」,代表著台南傳統小吃的精神,以前的歲月裡,凡是到台南來的外地人或外國人,無不因為要品嘗台南小吃而來到「沙卡里巴」,著名的米糕、土魠焿、肉圓、鱔魚麵、等等。在「沙卡里巴」的小吃撐漲了遊客的腰帶,吃飽喝足的滿足感更麻痺了遊客緊緊的錢包,小吃店週邊的各式商店林立,舉凡遊客會想到的衣食住行,都在「沙卡里巴」商圈獲得完全滿足,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繁華,人們的生活記憶。

  「沙卡里巴」經歷日本人的建立、台灣人的打拚、美國大兵的捧場與外國遊客的慕名,風風光光走過數十寒暑,卻不敵幾次大火肆虐,從1983年到1990年共發生了4次大型火災,幸好仰賴商家一起自救復原,才得以繼續延續下來。直到2000年發生最嚴重的火災,這場大火從海安路開始延燒到友愛街,幾乎當時「沙卡里巴」所有知名的老店全部都付之一炬,這場大火也注定了「沙卡里巴」終將步入解體的命運。由於街道燒毀嚴重、攤位復原困難,「沙卡里巴」的店家紛紛離去。當然與在台南長期執政的民主進步黨施政無方有關,令這個屬於台灣重要美食文化代表的「沙卡里巴」消失。

  現存的小吃,像是「赤崁棺材板」等老店號,尚還在努力撐起「沙卡里巴」的名聲,默默隱身在幽暗曲折的巷道裡仍不忍離去。「沙卡里巴」若死,是否也代表著台南美食文化的壽終正寢?曾經華風的台南府城是否就此煙消雲散?不論是馬英九,或者謝長廷都信誓旦旦要開放大陸光觀客來台,到時候台灣人拿什麼出來給外來遊客觀賞?立法委員選舉與總統大選合併辨了四個公投,總計要花18億新台幣,就算公投過關也進不了聯合國,用這18億用來重建「沙卡里巴」,營造台灣人民的生機該多好,連一個台灣傳統文化都保存不了的政府,還談什麼未來!

  「棺材板」是臺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許六一的先生發明的,有些店家為求吉利,將其改稱為「官財板」。「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據聞某日,臺灣大學考古隊來到這家點心店品嘗雞肝板。在茶餘飯後,考古隊與許六一先生閒聊之際,一位教授忽然說:「這雞肝板外形很像我們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先生聽完後,便爽朗地回答:「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因此,這個有點聳人聽聞的名號「棺材板」便取代了「雞肝板」的稱號。

  由於形狀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紅,遂成臺南著名小吃之一,在「沙卡里巴」或「赤崁樓」附近皆有攤販。但事實上「棺材板」口味較油膩,口味偏向西式,近來年輕人又不著重傳統美食,以致於銷售對像多以觀光客為大宗,本地人反而不常食用。製作方法為,首先將厚片吐司炸到金黃色後撈起,中間挖空再放入雞肉、豌豆、蘿蔔和墨魚等,以高湯煮成再用些牛奶勾芡,再放上土司的蓋子即成為美味可口的「棺材板」。而早期尚有雞肝等素材,現在多已不再使用。花蓮一地另有改良式的「棺材板」,內餡改為炒肉或其他蔬類,以手持方式食用。

  說穿了「棺材板」就是「義大利白醬」加上雞肝等素材,填充入油炸的吐司麵包之中,喜歡吃義大利麵的網友一定對於「白醬」的風味十分熟悉。為什麼筆者對於「沙卡里巴」特別推崇?並非因為母親是台南人之故,請各位網友試想:在台灣馬路上還有牛車漫步的年代,「沙卡里巴」之中已經由「棺材板」傳出濃濃的義大利風情,這是國際化的表徵,台南「沙卡里巴」的美食引領了台灣的先河,曾經是台灣美食的起源,曾經是台灣繁華的代表,如今呢?所以今天就談「棺材板」這道令人懷念的美食。耍談「棺材板」,就由由基本西式白醬開始。

g002

  這個白色調味醬汁的做法不難,而且還可以變化出不同調味的醬汁,是做奶汁烤菜最基本的材料之一,也可以淋在蔬菜或肉類料理上。

材 料:
4湯匙無塩奶油、4湯匙中筋麵粉麵粉、2杯牛奶、適量鹽和黑胡椒粉調味。

作 法:
在鍋中加熱融化奶油,加入麵粉後以小火攪拌麵粉和奶油至完全混合,略呈金黃色,接著慢慢加入牛奶,中火煮10至20分鐘,並經常攪拌,等醬汁呈濃稠狀時,加入鹽和黑胡椒調味即可,可煮出約2杯的份量。

註1:攪拌奶油及麵粉時,利用打蛋器可以很容易攪拌均勻。
註2:可以利用這個基本調味醬汁,變化另外兩種調味醬汁:

香料檸檬調味醬汁:
加入1茶匙切碎的檸檬皮、2湯匙檸檬汁和1湯匙新鮮的荷蘭芹末 。

乳酪調味醬汁:
加入 1/4 杯磨碎的乳酪,攪拌至乳酪完全融化。

g001  

「棺材板」的製作:
材 料:厚片吐司(約四公分厚),白醬適量,蝦仁,花枝丁,蟹肉,蛤蜊,磨菇丁,紅蘿蔔丁,青豆仁,玉米粒。

輔 料:沙拉油,黑胡椒,雞粉。

製 作:
1.厚片吐司放入120度油鍋油炸,吐司最好選最隔夜的吐司,因含水量較少,較不會吸油,油炸至表面金黃香酥即可。

2.待吐司回溫後,用刀整齊的,由上方,沿吐司四周往裡切入,但絕不可剌穿底部,然後將完整的四方形取下,當做上蓋,中間挖空備用,吐司上蓋下方多餘的麵包也得修整至平。

3.用沙拉油炒熟所有材料備用。

4.製做白醬完成後,倒入製作好的材料混合,最後填充至吐司麵包之中,將上蓋蓋上,乘盤即可食用。

備 註:雖說是「棺材板」,但若將填充料加上高湯稀釋就成了海鮮濃湯;若加上煮好的利大義麵,則成海鮮白醬義大利麵;若加上了燙熟的花椰菜,上面灑上起士絲放入烤箱,則成焗烤花椰菜。

沙卡里巴拆又遷 攤販抱瓦斯抗議
日期:2007/10/29 22:09

  台南衝突現場!台南有名的小吃市場「沙卡里巴」,原本位在台南海安路,十三年前,配合政府徵收,遷到市府旁,成為「新沙卡里巴商圈」。這幾年來,店家好不容易把生意做的強強滾,但又要再被趕一次!因市府預計將金城國中遷到這裡來,這些攤販今天氣的帶著瓦斯桶到議會揚言同歸於盡!

  攤販頭綁紅布條,難忍怒氣,和警方火爆推擠,拿著瓦斯桶,說到:「要他們怎麼討生活?」揚言引爆,同歸於盡!抗議以生命做賭注,眼見緊張情勢失控,警方加派人力試圖控制場面,不過民眾不肯散!

  這麼氣是因為政策一變再變,攤商說:「地下街蓋不好,現在要叫我們搬!」十年前的「新沙卡里巴」攤商聚集,漸成為台南小吃集散地,但是政府兩年前喊著徵收,讓投資者怯步!現在的「沙卡里巴」空空盪盪,房子出租的比用的多,老闆娘閒到打瞌睡,有的老闆花二百萬來這裡蓋百貨行血本無歸,太太還抑鬱而終!店家說:「我太太為了這種事,沒辦法就這樣走了!」

  賣滷味的老闆也說:「還在開是因為無處可去。」這五百家攤販原本在海安路跟中正路的「舊沙卡里巴」營業,十三年前被迫遷到市府旁,現在市府卻又要徵收這裡蓋國中,商家血本無歸,搬瓦斯抗議,這個以小吃聞名的台南古都,小吃生存不下去,特色也大打折扣。(陳益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perb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