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近日成為網路火紅的話題,好幾位專業的音樂部落客在部落格上發表評論,特別抽出時間觀看。有幾位網友甚至按集羅列各參賽者,將其優缺點詳細評論,甚至連評審也難逃批評,有幾位網友甚至將楊坤用「做資源回收業,專收垃圾來形容」。音樂有其主觀的部份,只是彼此將設定的目標混淆,則任何觀點皆難以對焦,任何討論最怕碰到這種問題,狀況如同雞同鴨講。選秀節目眾多,每個節目皆有不同的主旨,每位評審挑人的角度自然不同,加上每個選秀節目都有各自不同的參賽規則,不同節目間自然會造成差異,批評這樣的差異極其無聊。

  如果是以挑出片歌手為主,說穿了唱得不好又如何?長得怪異也不重要,只要出唱片能賣錢,甚至能大賣更好,唱得再爛有人買單,你不服也行。如果是以比賽性質的節目,參賽選手無論從前唱得多好,或者未來極俱潛力,只要當下唱壞了就躬恭下台,就算傍人再怎麼不捨也無能為力,畢竟事實就擺在眼前。還有就像《中國好聲音》以挑選徒弟為主的節目,從前唱得不好,當下出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否俱有某種特質能符合評審的期待才是最重要的,有可塑性才是唯一的標準。

  所以有人將楊坤用「做資源回收業,專收垃圾來形容」也不令人奇怪,這樣的討論是浪費時間,同時不禁令我想起了股市。股市之中有不同類型的股市投資者,有短進短出者,就像眼鏡蛇般潛伏出擊收獲,該做多?要放空?技術指標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去談論全球景氣、產業基本面都是多餘的。波段投資者,技術線型、量能與價格的變化才是重點。至於長線投資者是低進高出,買進了就擺個幾年,平日遊出玩水,輕鬆寫意笑看股市。任何成功的投資者一定有自己的策略,知道自己是屬於什麼樣的類型。

  一群網友在網路上談論《中國好聲音》不能聚焦,明明是個挑徒弟的節目,看的是可塑性,卻在當下的歌唱水準上著墨,說穿了不過是浪費點時間。可是一位股市投資者不能聚焦,不知道自己設定的目標,肯定是該賺的賺不到,但不該賠的卻賠了一大筆,簡直是拿錢開玩笑。有種人將錢分成好幾個部份,有的短進短出,有些做波段投資,剩下的則就長期擺放,談起股市投資是頭頭是道,什麼都搞,什麼都會,彷彿是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講得比唱的好聽,但我敢保證死得最慘的就屬這種人。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個人不能佔盡天底下所有的好處,人生該是有捨有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perbm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